查看地图
楚天金报讯本报记者李翌 实习生赵佩娟 通讯员谢小琴。
以理工科闻名的武汉理工大学里,竟然藏着一个“在深闺人未识”的艺术展馆。昨日,楚天金报、武汉ZAKER融媒体“高校里的特色博物馆”系列直播第四站,缓缓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,受到数万名网友点赞。

周韶华作品留下一段佳话
提及武汉理工大学,不少人的第一印象是“理工”二字,该校的材料、汽车等专业在全国高校中位于前列。鲜有人知的是,在这个理工科学生为主的校园里,也有一处充满人文情怀的地方——武汉理工大学艺术馆。
走进位于该校南湖校区图书馆10楼的艺术馆,似走进了另外一片天地。展现在眼前的,并非机械部件或是化学药品,而是一幅幅精致唯美的艺术作品。
该校艺术馆副馆长徐进波是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,也是一位知名的国画艺术家。徐馆长介绍,艺术馆总建筑面积1578.9平方米,分为陶瓷艺术厅、书画艺术厅两个展区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书画厅,展出了启功、黄苗子、周韶华、冯今松、孙菊生、王遐举、刘炳森、董继宁、陈迪和等一批近现代名家的60余件作品。
值得一提的是,年近九旬的著名画家周韶华和这个艺术馆有着不解情缘。在展厅中,有4幅周老的作品,其中有两幅国画一幅书法,名字均为《月涌大江流》。第一幅书法作品可以追溯到1985年,第二幅于1998年捐赠给学校,2015年知悉武汉理工大学将筹建艺术馆,周老又捐赠一幅作品,是一幅风格不同的《月涌大江流》。“三幅作品也成为一段佳话,体现了一个老艺术家的情怀。”徐进波说。
汇聚国内陶瓷艺术大师佳作
除了众多国内知名艺术家的书画作品,瓷器也是武汉理工大学艺术馆的重要藏品之一。徐进波副馆长介绍,陶瓷艺术厅展出了200多件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大师和青年艺术家的代表作品,它们大都来自三大瓷都和宋代五大名窑的发源地。
在众多展品中,有两件国宝级的展品,作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、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孟玉松。当时孟玉松创作两组四件作品,其中一组被人民大会堂收藏,而另外一组就藏身于武汉理工大学的艺术馆内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的作品《仙女散花》,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仙女形象,身上的花朵薄如蝉翼,几可以假乱真,“造型、线条都有中国传统美学的特点,大师们的作品体现了工艺美术的极致。”徐进波说。
在馆内,还有诸多陶瓷大师的作品,如陶艺泰斗周国桢教授创作的浑厚古拙“领头羊”、当代定窑第一人陈文增大师创作的定窑“清风峻节”刻花瓶、中国刻瓷第一人张明文大师创作的“梦回大唐爱”瓶,以及德化白瓷领军人物柯宏荣、陈桂玉夫妇创作的雕塑瓷、青瓷泰斗徐朝兴大师创作的哥弟混合瓷瓶等。
“如果按市场价值来看,很多作品都是百万级的,但对于学校的意义,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。”徐进波表示,一所高校无论是偏理工还是偏文科,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环。